关键词: 全国招教
课程推荐>>>2021年教师招聘直播讲座免费听,更多购课优惠点击咨询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生殖能力为标志,心理成熟以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为标志。
【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现象。 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心理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
在正常条件下,心理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阶段与阶段之间也不可逾越。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个体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匀速前进的,而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进展的。 这一特征表现为:①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和达到成熟的时间不同;②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最佳时期不同。
【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等又是千差万别的。
【认知发展的机制】
皮亚杰认为,发展的实质在于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图式】
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叫作图式。 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同化】
同化是主体把新的刺激整合到原有图式中,使原有图式丰富和扩大的过程。
【顺应】
顺应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来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 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平衡】
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失去了平衡,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个体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
【最近发展区】
关于教学和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他认为,教学要想取得效果,必须考虑儿童已有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作最近发展区。
【认知方式】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场独立型认知方式】
具有场独立方式的学生,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判断。
【场依存型认知方式】
具有场依存方式的学生,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沉思型认知方式】
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时,有些个体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沉思型认知方式。
【冲动型认知方式】
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时,有些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冲动型认知方式。
【辐合型认知方式】
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 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答案。
【发散型认知方式】
发散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 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新颖的观念。
【具体型】
具体型学生在进行信息加工时,善于比较深入地分析某一具体观点或情境,但必须向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有关信息,否则很容易造成他们对问题的偏见。 这类学生在结构化教学方法(如讲解法和演绎法)之下,成绩会更好。
【抽象型】
抽象型学生在对事物进行认知时,能够看到某个问题或论点的众多方面,可以避免刻板印象(对人和事认知的先入为主性),能够容忍情境的模糊性并能进行抽象程度较高的思考。 这类学生在非结构教学方法(如归纳法和发现法)之下,学习成绩会更好。
☟ ☟ ☟
添加全国客服老师微信
备注“网站”
获取更多考试资讯和海量备考干货
2024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